万科走向科技,碧桂园坚持服务,物业到底该何去何从?

 

  最近物业行业很热闹。

  两位巨头大佬竞相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,与传统划分界限,宣示自己的“新“。

  先是万科改名万物云,万科物业不复存在,“新物种“从此诞生。朱保全甚至说,未来万物云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传统物业企业,而是科技公司的下沉。

  另一龙头碧桂园不甘落后,于日前提出“新物业”的概念,包含新科技、新服务、新生态、新价值四个维度,其目的是致力成为国际领先的新物业服务集团,对万科一个月前所提到的“科技企业、空间管理、新物种”作出狠狠的“反击”。

云图片

  两个大佬间是否有什么暗流涌动无人得知,但整个行业随着这些事件加剧了躁动不安。

  科技还是服务?

  一般而言,行业龙头的举动往往容易引起行业的变革。一方面,万科作为物业龙头,却宣称不再是物业公司,那么其它物业公司、物业人算什么?另一方面,碧桂园所宣称的“新物业“又将传统物业置于何地?还未跟上新途径的企业又该何去何从?

  从两家提出的观点来看,其实正是代表了目前物业的两个主要派别:一是以万科为典型代表的科技派,他们认为物业的核心能力是技术,核心资产是数据;二是如碧桂园这样的服务派,坚持认为物业服务是以人的需求为主,科技手段只是服务方式的升级。

  我们暂且不去评论这两种派别的优劣,但无论是哪种派别,从目前大部分物企的做法可以看到一个共同趋势:过去物业用人堆服务,现在物业用科技堆服务。

  然而,多份行业报告直指物企智慧化投入成效并不显著,并受人工成本刚性上涨、企业物业管理方式不同等因素影响,百强企业的营业成本逐年上升,增速超过20%。

  大部分科技投入需要长时间才可能看到效果,中小企业难以支撑,最后科技没有更新,服务没有优势,两边都没沾上。

  该考虑的是背后的逻辑

  其实,不管是用人还是用科技堆服务,其本质上还是以人为主体。因为目前大部分物企使用科技的逻辑仍然是人用系统=提升效率,由此产生最大的痛点依然是过去就存在的:成本高企、依赖经验以及人才稀缺。

  如果逻辑反过来,在物管日常的管理和工作中,大部分的管理能由AI系统取代人而进行,一线人员的工作能由系统智能调度呢?

  ——经验和人才不再是影响效率和质量的难题。

  考勤、监督、考核等中层主管的日常工作,大部分不再需要人力参与,AI可自动分析、处理数据,并迅速生成结论,出勤率、有效工时、服务完成率等物管数据都能一一呈现,物业经理能直接掌握一线现场的管理情况,针对性地处理问题、强化服务。在这个过程中,中层管理这部分人力成本可实现大量节省,物业管理半径得到有效延长。

  复杂的薪资结算工作,员工的工作量与质量考核都可被AI实时记录、关联薪酬,并直接按劳结算,可节省大量财务结算的工作和精力,还可通过“多劳多得、优劳优酬”的方式实现对员工效率的有效激励。

  对专业、经验要求极高的BMS工程管理工作,业主可节省一大笔管理维护成本,因为AI将用超出人类10000倍的精度智能调控能源,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。

  在整个物管运营过程中产生的,无数需要人为处理、整合数据,都将通过AI实时呈现在用户面前;那些曾经难以量化的工作和服务,都将通过AI的分析处理,通过可视化的形式清楚还原;那些人工难以达到的精度和速度,都将通过AI的自学习和自适应,达到最佳的效果。

  这就是爱物管所提出的”数字新物管 “,区别于传统物管的底层逻辑,认为系统取代人才能更有效提升物管效率。

云图片

  在当前物管数据大部分尚停留在收集阶段时,爱物管已通过智能替代的方式,对上述智能运营的场景实现了落地还原,并通过这种方式,实现了对物业管理中的两个核心成本——人力成本和能源成本的精确控制。

  如果以结果为导向,选择科技还是服务都不是问题,重点是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,业主是否感受到了物企所宣称的“降本增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