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。

 

编辑 | 陈凌云

全文字数: 1614

阅读时间:3分钟

坐稳了没?要开车了哦

这是我在大学的第三个年头,第三个寒假,记得这个假期前在宿舍的最后一晚,一个室友说:“这应该是我们学生时代最后一个寒假了。”另一个室友说:“这也应该是我们学生时代最后一个假期了。”是啊,明年的暑假,或许我们已经行驶在各自奔走的路上,学生时代,不知不觉恍恍惚惚竟要溜走了。

我们总想要赋予所有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一个庄严的“仪式感”,我们总认为这个所谓的“仪式感”让我们心安,如同似乎只有毕业典礼这个仪式才表明要面对社会。好像只有在“仪式感”的背后,我们才能明白,应该长大了。

作为大学生的我们,常常把自己用二十岁的便签保护起来,认为二十岁是一个不必纠结过去、不必畏惧将来的年龄,试图掩盖我们所有不好的地方,只呈现一个光环下的自己。

细数大学期间的寒暑假,每一个失眠的夜晚,我都曾质疑过自己,“我是谁?”“现在的我有什么优势?”“将来的我可以做什么?”每每想到这些,我心中竟会有一丝的害怕,这一刻,我竟不知道,曾经那个自信又傲娇的自己去哪里了。

如今的我很快要面临是就业还是考研的衡量,我想继续深造,在我所喜欢的领域继续深造。但是,由于本科就读专业并非此专业,意味着要跨专业考研,虽然咨询过很多人,但唯一带给我的感觉是:别人无能为力,凡事只能靠自己。

我曾作为一个旁观者想要洞察所有人的心理和特征,甚至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寻一个与自己有差不多经历的人,又或者跟自己很像的人,但至今没有找到,或许在这个世界上想要找到一个十分相似的人,真的很难吧。

作为一个学姐,我带过很多的学弟学妹,曾经想要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某些人身上,认为是值得培养的接班人,认为是一个跟自己“很像”的人,但似乎都以“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”而结束。有时我反思自己,是对他们的要求过高了吗?还是自己的逻辑和想法十分可笑呢?在这个功利的世界,我不知道究竟是自己出现了问题还是他人出现了问题,但我只想,凭靠着自己的感觉走下去。

有些人从一开始就给自己树立了明确的目标,有些整日待在图书馆、教学楼的学霸或许是奔着奖学金去的,有些学生干部或许是奔着评优而来,有些平日做兼职打工的同学或许是为了不苦于生计,有些一心考证的人是为了给自己增添更多的砝码······

这样看来,好像只有自己没有目标,哪怕在这个谈钱一点都不低俗的时代,都没有一个如此低俗的目标。

其实,不得不承认,有时候就是自己给自己的借口,逃避的借口,不敢于面对的借口。

有时候,自己显得很格格不入。既不想迁就地融入别人的生活,又不想让自己的生活中有别人的闯入。其实,在每个圈子中,都有一个孤独者。

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故事:当你决定努力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,就是你试图从一个熟悉的圈子,进入另外一个在你看来更优秀的圈子,当新圈子尚未接纳你,旧圈子你已远离,故而就产生了被遗弃感。甚至会被周围的人嘲笑,认为你是个离群傻逼。

我们日常生活的圈子中有各式各样的人,于是我们也会被悄无声息的同化。但当自己试图打破这个圈子走到另一个圈子,才熟知自己目前处于的尴尬处境。

上大学期间,我慢慢接触新媒体,或许冥冥之中和它有种必然的联系,使我大学三年离不开它并深陷其中,慢慢觉得它就像我的第二专业与我形影不离,是一种说不出的热爱和喜欢。或许,我喜欢上了它。

带着这份特有的喜欢,愈发让我觉得自己所具备的能力还不够,勉强算个业余人。与更多从事这个领域工作的人相比,需要弥补的差距还很大很大。

与此同时,又好像和原来自己的圈子渐行渐远,却又无可奈何。

生活总在下一个转角带给我们突如其来的惊喜,无论好坏,都是一次的成长和锻炼。

其实这个世界很简单,没有那么多偏需要自己去解决的事情,又何必偏要把自己搞得特别伟大呢?

有时,我们太容易被自己表面的光环和掌声所蒙蔽,但我们太需要自己的一个精准定位,然后规划路线,出发。

生活,总会走着走着走到下一个值得期待的日子。有时只有用针狠狠地扎一下自己,才会知道究竟有多痛。

时常回顾一下自己

看看那些引以为傲的日子

更应该坚定自己对明天的期待和向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