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自燃大户”风波,北汽新能源车深陷其中 | 电车观察

 

  “如果你是一个上帝,你想造一整个世界,你只是一味去扩大它,而不去关注它的问题,那么等这个世界出现问题的时候,它可能就轰塌了。”

  ——电车观察

  自入市以来,北汽新能源车自燃问题一直是众矢之的。

  2022年4月19日晚,北京石景山区一换电站起火,现场浓烟滚滚,空气中充满刺鼻的味道,周边有居民听到了爆炸声,且有十余辆消防车到场灭火。附近居民介绍,该换电站基本是北汽新能源车前往换电。

云图片

  随后不到一周,北汽又一起自燃再上热搜。4月25日,北京朝阳区一充电站内,一辆北汽新能源EU400电动汽车充电时发生自燃。据驾驶人介绍,这辆车在2018年上牌,总里程6万公里,刚租车仅使用了十多天就发生了自燃,而且在自燃前没有任何征兆。短短几天,多起自燃事故,北汽新能源车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。

  虽然2018年北汽新能源的累计销量达到了158012辆,成为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销量冠军,但是在新能源车企爆发式增长的大势下,北汽新能源车却从巅峰滑落至了低谷。市场节节失利,自燃问题频频被曝光,仅去年北汽新能源就有3万多辆问题车辆被召回。

云图片

  从昔日黑马的高光时刻,到今天的备受质疑,北汽新能源车经历了什么?自燃问题为何频频出现?从销量冠军到现在“自燃大户”、“骗补项目”、“炒概念”等负面舆论满天飞,老牌车企应当如何自救?

  「电车观察」通过拆解北汽新能源车,访问多位行业从业者和投资人,试图走进北汽新能源车自燃迷雾。

  从销冠大户到自燃大户,

  北汽新能源车3万多辆自燃风险车辆被召回

  早在去年3月份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召回公告通知,召回EX360和EU400纯电动汽车。召回原因为:“由于部分车辆动力电池系统的一致性差异,在高温环境下长期连续频繁快充,可能导致个别单体电池电芯性能劣化,极端情况下引发偶发失效,引起动力电池起火风险,存在安全隐患。”

  和大部分公司问题爆发画风不同的是,舆论几乎清一色站在了北汽新能源的对立面:召回指令发布前半年,腾讯企鹅号《参观车》就曾发表文章,指出北汽新能源车自燃问题相当于每周每一百万辆会自燃6辆,是行业平均水平的6倍之多;凤凰网汽车频道对北汽新能源车自燃频发,老牌车企如何自救进行了分析,直指北汽自燃表现过于“极端”,是为了获得政府补贴直接把现有燃油车壳“油改电”,自燃隐患成为矛头所指。

  新浪微博《麻辣车评》官方号更是痛责其为“自燃之王”,发布“自燃之王”北汽新能源终于召回的专题视频。“自燃之王”、“骗补项目”、“炒概念”等标签成为舆论高频词。

  根据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》和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》的要求,北汽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,决定自2021年3月24日起,召回2016年11月1日至2018年12月21日生产的EX360和EU400纯电动汽车,共计31963辆。

  虽然北汽“赶早”获得了大量的补贴红利,却并未走进消费者的心里,反而由于频频自燃等质量问题,成为一块堵在和消费者合作之路上的绊脚石。高频自燃却迟迟无法提出解决方案,不仅伤害用户的信任和自身的品牌信誉,更为公众安全带来巨大风险。

  高光下的阴影,

  为什么北汽接二连三地像烟花一样自燃?

  2015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第一个高光时刻。

  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“弯道超车”,北汽新能源车的销量从2015年的2万辆增长到了2018年的15万辆,曾连续6年成为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第一名,问鼎全球冠军,风头一时无两。

  2018年9月,裹挟着亮眼的业绩,北汽新能源向资本市场进发,借壳北汽蓝谷成功上市,成为“A股新能源汽车第一股”。

  对于北汽的快速崛起,政策东风功不可没。仅在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区域性政策,数目惊人的补贴令北汽新能源“躺赢”,而彼时很多外地车企却因北京的地域性政策无法进入补贴名单。

  不同于同类车企的混动为先,北汽大刀阔斧一步到位发展纯电动新能源汽车,市政订单和产业补贴助推北汽新能源业绩高增、产融双丰。

  抢首发,赶着进入市场,赶着推出产品,处处都显示出北汽的着急——北汽到底在急什么?唯一的答案是,技术不行,却着急上马量产。业内人士告诉「电车观察」,北汽新能源车的产品为了迎合市场、获取补贴,只能仓促地将传统燃油车的外壳改造成新能源车,匆匆上马。

  在研究报告中,EVTank通过梳理公开资料发现,电动汽车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与动力电池相关,且大部分车辆是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。EVTank指出,国内电动汽车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在政策补贴下,大量车企和电池企业为了快速上量,对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的安全性等方面缺乏充分的验证。

  回首高光时刻,北汽笃定了纯电动的道路、试水平台化造车模式、动用资本手段串联了产融双轮。看似一切都做对了的北汽新能源车,偏偏缺少对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进行充分验证,也没有去对自身的产品质量进行优化,这也是导致后来事故频发,甚至被迫召回的主因。

  自燃系电池热失控,

  自燃率曾是同行平均水平6倍之多

  四年多来,北汽新能源车自燃现象一直频频发生。

  网易汽车报道指出,北汽新能源车频发自燃事件是行业平均水平的6倍之多。2019年5-12月有报道的新能源车自燃案例为113起,相当于每周每一百万辆电动车里面有一辆会自燃;截止2020年8月,北汽新能源车的市场保有量约为50万辆,相当于每周都有三辆自燃。

  对于屡见不鲜的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,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表示:“现在的电动车为追求高能量密度高续航,将电池中的隔膜厚度进行削减,给电池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,很容易造成热失控。除此之外,国家补贴政策的快速调整与动力电池系统开发周期不协调,导致产品无法得到充分验证,进而产生安全隐患。”

  仅从入局时间来看,北汽新能源似乎较早把握了时代命脉,无论B端还是C端都应该拿个“大满贯”才对。然而,从趋势上看,北汽的自燃、亏损额却在逐年加大,且不见好转。

  2022年1月28日,北汽新能源车在业绩预告中交出了巨亏的惨淡答卷。北汽蓝谷的产销快报显示,2021年北汽新能源累计产量仅有6369辆,较上一年同比骤降51.84%。北汽蓝谷年度业绩预亏的公告显示,预计2021年净利润为-48亿元到-53亿元,亏损依旧。

  北汽新能源起了个大早,赶了个晚集。如今北汽新能源走到现在这步田地,除了押注B端市场,七成销量来自对公经营,C端市场荒废以外,产品力不强和车辆自燃安全性同样被外界质疑。

  被深圳发改委点名叫停

  北汽电动货车折戬威旺407EV、307EV

  刚发力布局B端物流车市场,北汽新能源电动货车即被发改委公开点名,直指北汽威旺407EV电动货车充电自燃是动力电池包有质量风险。

  早前,各地新闻相继曝出北汽威旺407EV在不到24小时内相继出现多起自燃,原因都直指电池故障。北汽新能源初期的产品E150EV即为哈光宇和普莱德供应,已经退出市场的威旺307EV也采用了哈光宇提供的动力电池。

  《每日经济新闻》就曾指出,威旺407EV、威旺307EV都是采用了哈光宇提供的动力电池,在威旺307EV因为自燃等质量问题被退市之后,北汽并未吸取之前的教训,继续推出的威旺407EV同样采用哈光宇提供的动力电池。

  2019年5月10日,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通告,明确发布关于北汽威旺407EV物流车充电自燃安全事故调查整改情况的通报,通告北汽威旺407EV起火事件调查及整改结果。

  北汽威旺407EV是一款纯电动厢式货车,由北汽新能源常州公司生产,于2018年底上市,其宣称“能满足城市路面的物流运输任务,220km的续航足以满足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日常使用需求,并且由于采用纯电动驱动,所以在运输成本上得以节省”。在北汽将昌河与威旺整合后,威旺品牌归属于北汽昌河,作为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。

  发改委文件中确认,引起北汽威旺407EV多起充电事故的原因确定为电池供应商提供了有质量问题的电池。通告指出,经过北汽新能源厂家提供的调查分析和详细报告,北汽威旺407EV使用了一组43.5kWh的三元锂电池组,续航里程为220km。供应商是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,经过事故认定,此款电池组存在着质量缺陷,最终导致频繁出现热失控事件,这也是北汽威旺407EV发生多起自燃事故的罪魁祸首。

  销量节节败退,

  问题祸及深圳1519辆新能源货车车主

  作为曾经的新能源电动车销量冠军,北汽新能源车产融萎靡,早前被叫停的407EV车型质量问题也祸及众多货车司机。

  2019年深圳发改委的调查显示,该款北汽威旺407EV车型在深圳注册登记总数为1519辆,其中1417辆为企业购买,102辆为个人购买。通知要求,“各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应立即停止为北汽威旺407EV新能源纯电动货车提供充电服务,如车辆发生自燃,司机及其他相关人员应尽快远离,并向消防部门及时报案。”

  电王快充、货拉拉、兆威新能源等企业纷纷响应,并发布通知停止使用该车型。不过对于这次叫停,外界似乎并不意外。早在百度“北汽吧”上便有网友爆料称,仅一周时间,北汽威旺407EV在深圳市各充电站发生充电自燃事件超过3起。因北汽威旺407EV电池冒烟起火自燃,深圳很多充电站不让其充电。

  随后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刊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管理的通知》。通知指出,有关生产者获知其生产、销售或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上发生交通碰撞、火灾等相关事故,应立即组织调查分析,并向市场监管总局报告调查分析结果。

  原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指出,动力电池组是非常复杂的能量系统,一个电池的安全和循环寿命,除了关乎电池自身产品质量,更重要的就是安全管控。

  监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“火灾等事故”提出专门的调查分析要求,表明新能源车安全问题,特别是日渐增多的电池自燃、起火问题,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,更考验着人们对新能源车的信心。

  北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发力点,恰巧是行业开局政策红利的好时机,所以即使知道存在自燃等安全隐患,北汽也愿意为此赌一把。但今天看来,留给北汽新能源车后半场的机会并不多了。

  短期来看,北汽缺的是一个技术切口,能够让电车电池找到真正可以安全使用的方案,才能跨过自燃大户的门槛;长期来看,北汽缺的是一个稳定的技术方案和实践数据优化打磨,尤其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良性发展模式。

  没有安全可靠作为根本保障,终归只会落得逐渐失去市场。追求创新与保证安全并不矛盾——不论是受制于低成本、高密度、长续航、可快充等需求压力,还是为了眼前高额的补贴,如果没有安全可靠作为根本保障,失去消费者的结局将无法避免。

  未来一定是电动汽车的时代,但未来里是否仍有北汽新能源车?「电车观察」将继续关注。毕竟大家花钱买的是一台可以平安出行的车,而非一场大型不定时烟花表演。

  作者 | 电车观察网 白雪